为强化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彰显机械专业在航空领域的多元应用价值,体现我校航空特色,并为学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明确深造方向提供具象化参考,6月29日至7月10日,我院教师带领生产实践团走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践活动。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电源)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隶属于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是中航工业机载电力系统事业部牵头单位。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航空电源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专业研发生产各型飞机主电源系统、配电系统、二次电源系统、电动机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承担了我国几乎所有型号飞机电源及发动机点火系统研制配套任务。


公司由研发和制造两部分组成,研发中心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产基地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公司职工3800余人,具有先进电源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民用电机电器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等科研生产能力;具备机械加工、锻造、焊接、精密橡胶、精密陶瓷、热表处理、电子元器件制造和可靠性筛选等综合生产能力及非标准测试设备的制造能力。


公司还广泛涉足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领域和其它民用领域,下设厦门中航秦岭宇航有限公司子公司;西安中航汉胜航空电力有限公司、武汉秦岭凌科航空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两个合资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电机电器产品制造、航空标准件制造、民用航空产品制造、橡塑产品制造、民用航空电源产品维修等。
走进生产基地,宏大的规模、严谨的流程和精密设备令人震撼。从自动化试验台对飞机点火系统进行严苛的高频振动测试,到为C919国产大飞机配套的电源生产线,企业对“军工品质”的极致追求展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踏入厂区,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作,从精密元件加工到系统集成,每道工艺都尽显严谨。企业采用精益生产组织方式,追求零缺陷,“航空报国”的企业文化,让使命感融入每一位员工的日常。
迈进生产车间,数控钻床精准运转,其凭借先进的编程系统,能对航空零部件进行微米级精度的钻孔加工,展现出极高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钣金加工区域,工人熟练操作折弯机、冲压机等设备,将金属板材塑造为各种复杂形状的航空结构件,整个生产流程规范有序,体现出企业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
学生感悟:

韩新鹏
当前,航空电气行业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快速发展,新材料、智能控制技术不断融入,但也面临着高端人才竞争和国际技术壁垒的挑战。展望未来,随着航空事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行业升级潜力巨大。 此次实习,刷新了我对机械专业的认知。机械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在航空电气领域,它与电子、控制深度融合,对精准度和可靠性的要求达到新高度。这让我明白,专业知识学习要更注重跨学科融合,紧跟前沿技术。对于就业,我渴望投身航空电气研发或工艺优化岗位,助力产品性能提升。同时,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引入节能设备、推进废料循环利用,还结合红色基因,传承航空人艰苦奋斗精神,以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彰显国企担当,也让我对投身这样的事业更添热忱。

马颂源
这次实习极大地刷新了我对机械专业的认知。我深刻体会到,现代机械工程远非单一学科,而是深度交叉融合的领域。例如,在精密陶瓷实验室,制造耐2000点火电嘴的热压烧结工艺,就融合了材料热力学、结构设计和微观表征技术。恒速恒频电源系统的装配线则告诉我,教科书上的传动原理必须结合振动补偿算法和轻量化材料工艺,才能应对飞机高空环境的极端挑战。这让我意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更需躬身实践和系统思维,尤其需要提升机电一体化和非标设备集成能力。这也促使我重新规划学习方向,未来希望在军工研发或智能制造领域深耕,将专业技能融入国家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洪流。

王钰雯
当下,航空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在航空电气领域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企业在新能源航空电气系统、智能航电设备等方向大有可为,有望通过技术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未来,我希望能投身航空机械制造领域,从事零部件研发设计或工艺优化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陈丝弦
115厂作为航空工业集团的重要成员,其发展与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紧密相连。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大飞机、先进战机和直升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轻量化的航空电气系统需求激增,这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尖端技术竞争、供应链自主可控、持续降本增效等挑战。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机械工程不仅是设计图纸,更是将构想转化为可靠产品的系统工程,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工程经验相结合。同时坚定了我投身高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决心。未来,我希望能在航空动力系统、精密传动或先进制造工艺方向深入发展,将所学机械知识应用于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成为一名兼具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工程师。这次实习经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激励我努力提升,争取未来能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将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前沿,积极探索航空航天领域的未来发展路径。学院致力于将学生职业发展融入时代浪潮,以扎实的专业培养为根基,助力学子在航空航天领域勇立潮头、制胜未来,为国家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机械工程人才!(文/图 王延龄 审核/林允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