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简介
机器人、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先进装备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现代先进装备中许多关键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需要轻质化、精密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先进制造技术支撑。《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强国战略纷纷出台,河南省也将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先进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机器人和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等列入重点发展的28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链,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202)属于机械类专业,本专业是先进装备研制的基石,是一门融合机械设计、制造、电子、自动控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工科专业。本专业主要围绕区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和工程素养,制造强国意识,系统掌握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工程管理、使用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动适应机械工程及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的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管理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健康身心、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综合考虑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因素,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坚持公众利益优先、工程报国、工程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2:能够独立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辩证的决策能力,且能针对机械工程及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目标3: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跟踪机械工程及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前沿技术,成为该领域懂技术善管理的核心骨干。
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执行能力,富有团队精神,有效带动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能够坚持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主动适应国内外行业、职业发展。
3.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I、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及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与机床、工程软件及应用等。
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工程绘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正投影原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准确地将设计意图用工程图纸表达出来,学会使用专业绘图软件(如AutoCAD、CATIA等)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形的绘制。无论是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还是维修,都离不开机械制图这一重要工具。例如,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工人需要根据机械图纸进行零件的加工和装配。
理论力学课程主要学习静力学(含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和摩擦等),运动学(含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等)和动力学(含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类机械结构、机电装备等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以及对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能力,并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通用机构结构、原理、特性、设计等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工业机器人机构及其设计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通过学习能胜任机械工程相关领域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学会用动态的、系统的观念去看待机械系统,通过系统中的信息的交互、传递和反馈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而来控制一个系统的动态行为。
数控技术与机床课程融合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制定、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学制与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专业沿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首批本科专业,1996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专业之一,本专业2012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支撑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入选第八、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2015年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点,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点,2021年获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
6.办学条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4%,拥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一批优秀的教师。近几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访问学者2人,2019获批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获批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名教师获河南省2024年度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专业拥有航空复杂件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工程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建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门、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1门,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实习基地50余家。专业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为引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荣获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冠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铜奖。
7.就业去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适应面广、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去向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广泛就职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事业单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考研升学率达到30%左右,部分学生考取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并且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
8.优秀校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校友,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博、长城汽车拉美区域市场总裁杨伟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卫彬、国家级青年人才李浩、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陈磊、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罗京等、民营企业家张宪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获得者和全国劳动模范彭晨晞等。
方俊程,男,汉族,共青团员,2025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久恒”企业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1次、校三好学生2次,校优秀学生干部1次,互联网+比赛省级二等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工业工程创新方法应用案例大赛省级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项目、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毕业去向: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黄恩,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2025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天筑企业奖学金、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国家级优秀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三等奖,校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和奖项。
毕业去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铖志,男,中共党员,2025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曾担任文体委员、校国旗班指导员。在校期间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河南省二等奖。
毕业去向:河海大学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
9.招生人数
该专业2025年计划面向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240人:河南省招生186人,其中普通类176人、国家专项5人、地方专项5人;安徽省招生5人;云南省招生4人;在河北,山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陕西7个省份各招3人;在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重庆,甘肃等12个省(市、区)招生各招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