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烽火,传承精神,凝聚力量”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伟迹,12月15日机械工程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党员洛阳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一、走进八路军办事处
那一刻,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古朴的院落,承载着抗战岁月里一段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篇章。这里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照亮后人前行方向,鞭策吾辈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用行动续写先辈未竟华章。

艰苦卓绝的抗战印记。每一间房屋、每一张旧照、每一件陈列物,都默默诉说着往昔艰难时局。逼仄昏暗的办公场所,简陋粗糙的桌椅床铺,遥想当年八路军将士们就在如此艰苦环境中,为前线筹物资、传情报、送兵员。墙上地图标注的战略路线,桌上磨损的纸笔,似乎还留存着他们日夜忙碌、殚精竭虑的身影,那是在物资匮乏、战火纷飞下咬牙坚守的倔强,……。
洛八办作为情报枢纽,隐蔽战线的无声较量惊心动魄。密写药水、伪装信件、暗格机关,这些看似普通物件背后,是无数无名英雄穿梭于敌占区的惊险日常。情报人员怀揣着生死未卜的决然,用智慧和勇气编织信息网络,一条关键情报可能扭转战局,一次成功传递或许拯救万千战友,他们隐姓埋名、负重前行,在无声世界捍卫民族命运,这份无名英雄的担当和暗影里殊死守护让人心生敬仰。
精神传承:当代奋进的力量源泉。走出洛八办,阳光洒在身上,思绪却久久沉浸其中。先辈们热血报国、坚韧不拔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急需的精神坐标。面对工作生活难题,应如八路军战士般迎难而上;在物欲喧嚣尘世,当秉持无私初心,为社会福祉添砖加瓦;于时代洪流之中,坚守岗位、勇担使命,为国家发展默默耕耘,让洛八办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征途持续回响,激励我辈接力跑好民族复兴之程。
全体党员在洛八办,面向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入党初心,教工党员们在党旗下宣誓,表达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决心。

“回望华夏辉煌,感念前人之坚毅和伟大”
二、踏入隋唐大运河纪念馆
感念:长河古韵,时代镜鉴。文化交融:华夏文明纽带之功。浩渺遗迹:工程奇迹震撼心扉。当代启思:传承创新发展新篇。
隋大业元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余公里的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成为当时粮食等战略原材料和大宗物资运输的支柱。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古代南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部分河段仍发挥着交通运输、灌溉排涝、生态调节等综合功能。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三、走进山陕会馆
踏入那片承载着“万里茶道”辉煌过往的空间。万里茶道长14000余公里,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与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商业贸易线路,沟通了亚洲大陆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展现了茶叶成为全球性商品的世界性贸易盛况。
粗粝的车轮、磨损的缰绳、厚重的账本,皆默默诉说着行程艰辛,万里之遥,风雪交加、盗匪觊觎、疫病侵袭常伴左右,可商人们怀揣壮志,一步一印踏出联通中外经贸通途,以无畏气魄在欧亚大陆架起商贸长虹,让华夏茶香飘溢异域,那是对利润追逐,更是商业版图开拓的坚毅执着。
茶道沿线因茶叶贸易而繁荣的城市、集镇、建筑及交通体系,展现出传统农业文明社会受到近代商业文明发展的显著影响。茶道沿线多个地理文化区域也因茶道的贯通,在观念、文化、技术等方面产生交流与融合,种茶和饮茶的生产、生活传统也通过万里茶道传播,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特别提到“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蒙古期间,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万里茶道保护传承弘扬迎来了新的曙光,未来可期。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参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教师们缅怀了革命先烈,实地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隋唐大运河提醒我们,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对华夏优秀文明很好的一项继承和发展。山陕会馆“万里茶道”让教师们又一次领略了华夏商业文明在全球经济舞台的伟大贡献,极大激发了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对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加充满信心。教工党员们纷纷表示,他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修养,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培养新时代的红色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图/文 魏永辉 审核/罗昆)